国产办公室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最新亚洲国产手机在线,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免费观看AA片在线视频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精華文章
詳細信息
幼兒德育教育從啟蒙心性開始

來源:群峰忠國國際教育集團 發表日期:2014-1-8 10:10:03 瀏覽量:3189次
文章摘要:幼兒教育是重要的,將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幼兒教育又是困難的,教育的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目前,我國幼兒德育教育被忽視了。一方面,教師、家長更多地關注幼兒對于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幼兒的品德培養與心性養成;另一方面,幼兒德育的方法多以抽象的說教為主,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解決幼兒德育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確立德育...
  幼兒教育是重要的,將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幼兒教育又是困難的,教育的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目前,我國幼兒德育教育被忽視了。一方面,教師、家長更多地關注幼兒對于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幼兒的品德培養與心性養成;另一方面,幼兒德育的方法多以抽象的說教為主,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解決幼兒德育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確立德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以培養純正的心性為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性的普遍特征是道德性與動物性的結合,而幼兒心理特點表現為純潔性、習得性和發展性。純潔性是指幼兒與人的其他年齡段相比,精神世界較為純潔,后天內容較少,人性可以自然地流露。習得性則是指幼兒的精神世界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從不無知到有知的學習過程。發展性則意味著幼兒是人生的初始階段,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這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質量。所以,幼兒階段的教育關鍵之處在于將基礎之根扎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道德教育。
  理想的幼兒德育教育要在注重其純潔性、習得性和發展性的前提之下進行心性教育。心性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啟蒙心性”,其核心是借助于幼兒的心理活動,開啟與喚醒他們的人性,促進其人格完善。
  哲學意義上的“性”是某類事物先天具有,據此能確定自身并與其他事物相區別的性質。它包括先天性與規定性。人性作為人之“性”,同樣具有先天性和規定性。以此為標準,人性包含動物性和善良本性,前者表現為生理需求,后者反映為道德本能。
  道德性是人對于生理需要的自我限制,這是體現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動物的一切行為都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人則不同,他具有價值維度,存在著一些超越性的標準。道德性不僅是人之為人的規定,而且是先天存在的。孟子認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肯定了良知的存在。良知是“自然之知”,是類似于生理本能的道德本能。作為本能,它具有先天性,表現為直接的、無意識的道德反應,即乍見孺子入井時所直接產生的“惻隱之心”。良知是幼兒心性教育的基礎和依據,它肯定了幼兒具有先天的道德性,因此從根本上講,德育符合幼兒的本性,只要采取合適的手段,便可以使得幼兒發自內心地接受和認同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因此,良知的存在使得幼兒心性教育獲得了可能。那么,如何啟蒙幼兒的心性呢?
  第一,引導幼兒產生道德直覺是啟蒙心性的始基。針對幼兒善性的自發性,“啟蒙心性”力圖實現善性由自發向自覺的轉變,促使幼兒逐步產生能夠推動道德行為的道德意志。幼兒同樣具備良知,但由于其心智的不健全,因而幼兒很難自覺地意識到它的存在。因此,在幼兒心性教育中,道德自覺意味著讓幼兒切實地感受到良知的實存,并發自內心地加以認同。比如,讓幼兒體會到被關愛及受呵護是別人善待自己的表現,要好好珍惜。這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特別留意他們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任何一點細微的善行,這是幼兒善性的端倪。對此,教師應給予熱情地贊許和鼓勵,這既可以使善端穩定下來并得以強化,又能給幼兒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有利于幼兒的道德自覺。
  第二,德育教育離不開說服教育,但要把握一個“度”。所謂“度”就是恰到好處。一是道德說教作為啟蒙心性的組成部分,是對道德自覺的補充,因此,應以啟發幼兒的道德自覺為主,輔之以道德說教,要將道德說教作為道德自覺的必然要求,兩者的主次關系不能顛倒。二是道德說教的內容應與幼兒的常態生活和心智水平相適應,不可空洞與抽象。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孩子的日常生活讓社會規范潛移默化地進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而其內容則不應超過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可向幼兒灌輸理念化的、帶有宏大敘事特點的行為要求。教師要將秩序、協作及尊重觀念借助諸如排隊打飯、收拾餐桌等點滴小事來實現。三是在生活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所使用的語言和方法,要多包容與耐心細致地向他們講解道德知識,避免生硬與簡單粗暴,使其反感道德教育。
  第三,對幼兒的不當行為加以約束,糾正人性中惡的因素,這是啟蒙心性中的“負的方法”。對幼兒的行為約束不是扼殺幼兒的天性,而是在其違反了社會規范時進行糾正,以強化幼兒的規范意識,促進幼兒的社會化。幼兒的社會性還較為有限,社會規范沒有在其頭腦中扎下根,其行為容易被動物性所左右而違反社會規范,因此適當的約束很有必要。與道德說教一樣,行為約束也需要隨時隨事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并及時加以糾正。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留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能夠允許幼兒犯同樣的錯誤。
  第四,啟蒙心性的各個環節最終都需要落實于道德實踐。不經過道德實踐,任何道德知識都是空洞的,甚至是虛假的。如果幼兒通過接受外在的道德教育而獲得的行為規范不能有效地表現在實踐中,只能說明這些規范與其真實的生命并未同一,沒有被幼兒內化而接受,因而道德說教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行為糾正也就必不可少了。至于行為糾正,它本身就是立足于幼兒的不良行為,因而更是與道德實踐有著密切關系,甚至可以說,它本身便是道德實踐的一部分,是由啟蒙心性來完成的,也是德育教育的開始。

專家團隊
郭艷老師
中國幼教聯盟協會副秘書長、家庭教育指導師、群峰教育集團執行董事……
郭可玉老師
她,國學弟子規教學專業指導師; 她,CFN全腦思維智星工程實
王振麗
她,一位幼兒園活動策劃指導師她,一位幼教行業最具潛力的卓越講師她,一
最新新聞
鄭州群峰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群峰教育全腦開發國際訓練機構  
地址: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航海路與第八大街交叉口富田財富廣場1號樓2807 - 2808室 
聯系電話:0371-69190791 69190792 69190793 企業QQ:4006866369 免費電話:400-6866-369
版權所有:中國幼教聯盟網    備案號: 豫ICP備1001680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