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向大會作關于文化工作報告時表示,人民政協匯聚著眾多優秀文化人才,積淀著深厚文化資源,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改革發展中大有可為。賈慶林主席同時對人民政協如何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彰顯價值提出了新的要求。
賈慶林:要進一步加強有政協特色的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和打造以多黨合作文化、民族團結文化、宗教和順文化、新的社會階層信義文化、海內外同胞同根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統一戰線文化;圍繞戲曲、書畫等中華傳統文化領域的重大問題議政建言,組織演出展覽,擴大文化交流,引導廣大政協委員積極參與中華文化“走出去”工程;建成中國政協文史館并對外開放,使之成為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窗口。
賈慶林主席在其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可以說,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然而,短短幾十年間,包括我國傳統劇種在內的地方原生態藝術形式的失傳和滅跡,令人憂心。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令政協委員們思考良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田青認為,經濟社會的國際化讓文化發展也趨于一體化,“千人一面”的趨勢會破壞文化的多樣化。
田青:我們的地方戲還有200種左右。戲曲戲劇,就像唐詩宋詞一樣,是明清以來的文化高峰,而早在60年代時統計的劇種有近800個。現在的地方戲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同質化,都是請導演和作曲家去幫助創作,結果個性喪失、千人一聲,千人一面,太可怕了。地方戲還保護自己的特色。舉例:日本歌舞劇在明治維新時學西方歌劇,現在他們的傳承和發展還是保留原有的民族特點。發展要有新的東西。文化的多樣性正在被文化、經濟的一體化和國際化所破壞。現在我們講文化企業要發展,大家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動漫等高投入高產出的企業,而傳統文化企業一定需要扶持,需要給與特殊的政策保護。
除了特殊的政策扶持之外,如何讓傳統文化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除了他的提案,他認為,要想文化的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李延聲:我的提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本,是扎根在億萬人民生活中。如果想要讓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年輕人接受,要從娃娃抓起。比如,空竹(文化、歷史、娛樂性)、風箏。我的孫子在幼兒園,學唱《紅燈記》里面的“奶奶你聽我說”,回家后他也看電視的京劇。川劇的傳承也是一樣。傳統文化要發展,是要和13億人民融為一體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傳承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既有文物、典籍等物質形態存在的文化遺產,也有口頭文學、傳統藝術、節慶禮儀、民俗活動、民間工藝等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此,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強調“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