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很多學校都已經在要求學生學習少兒國學了,學校通過讓學生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三字經、弟子規、千家詩……這些國學經典將被編進中小學、幼兒園的課程中,并通過文件規范實施。近日在廣州天河區舉行的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工程啟動儀式上,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透露,中華文化經典教育工程將陸續在廣州各區實施。
1912年蔡元培任民國教育局長時,取消了延續多年的中小學讀經課程。百年一輪回,幾經討論和驗證,讀經課程如今又重回中小學生的課堂。據悉,將“經典誦讀”提升為“經典教育”,并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評價標準,廣州還是全國首創。
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盧琳介紹,經典教育工程的實施計劃從今年元月一日開始醞釀,并從2月起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實施。課程要求確保滿足每周一課時、每學期16節的教學時間。各校(園)根據實際選擇適合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材料,并要求運用網絡互動等新形式,確保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盧琳表示,區教育局將對各學校(園)教師隊伍的展開培訓,并設立專項經費,確保圖書選購、網站建設等工作的順利進行。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英語熱、國學冷現在有了改變。”啟動儀式上,有教育工作一線的學校代表已做好部署:“學傳統文化經典,我們拒絕快餐式的教學,而要‘細嚼慢咽’。”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主任祝安順則認為,現代學生讀少兒國學經典已經不能“全盤接收”,而要經過精心編制和創新教學。“國學經典由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估教學成果,仍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少兒國學教育中的中國古代經典誦讀是有必要的,但是少年兒童的成長需要多元營養。在進行少兒國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反對厚此薄彼、顧此失彼。
僅僅就閱讀而言,光讀國學名篇名著,不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高士奇的兒童科幻科普作品,那也是遠遠不夠的!國學教育只有走在理性的道路上,才能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深化發揮很好的作用。如何才能使國學教育走在理性的道路上,看來還有待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作進一步深刻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