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是現代人生存的基本方式,學習是勝任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教師必須走出一味單純的知識傳遞的傳統,不能僅停滯在嫻熟的教學基本功的簡單重復上。必須從以往滿足于既有知識的傳授轉向永不停止的專業知識學習。
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指幼兒教師在個人的工作中通過個人的努力和集體的培養,其教學品質、教學技能和教育素養逐漸從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過程,其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那么如何有效地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呢?
一,在學習中充實
為了能適應快速發展變革的教育現狀,教師首先要加強專業學習。因為大多數幼兒教師接受的職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前的幼教實踐相脫節,而現代幼教改革又需要處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斷接觸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幼教課程改革使許多教師感到自己原有知識的老化和不足,其教學設計與組織已變得越來越難以把握。平時要求教師每天利用一定的時間閱讀幼教專業雜志,結合時代發展與實際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讓教師進行深層次的自我完善與自我更新。其次,加強團隊學習。現代知識觀表明,知識是在合作與分享中不斷產生和發展的,所以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在一種開放的、對話的教師團體中實現。在一個由不同性情、經驗、才能和觀點構成的教師團隊中,教師可以通過相互質疑,腦力激蕩等形式充分調動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創造出新的思想。因此,我們定期組織教研組、備課組的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相互觀摩活動、討論各種教育問題,除了組織活動內容和活動情境的探討,還組織大家分享骨干教師的個人專業成長史,通過分享,使教師產生共鳴和感悟,從而對個人的成長帶來促進與幫助。再次,加強研究學習,幼兒教師的學習也和幼兒的學習一樣,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究、研究、發現、吸收、內化各種信息,從而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技能。同時,我園注重讓教師結合課題研究或專題研究,以教學實踐為背景,開展學習、研討,建構系統的專業體系。如:結合園本課程的建構,我們組織教師統地學習課程理論,使教師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有了較好的理解與把握。再如結合專題“如何讓小班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組織老師學習幼兒適應心理的有關理論文章,分析每個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解決幼兒哭鬧的問題。
一、 在實踐中提高
瑞吉歐的創始人馬拉古齊曾說:“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必須在與幼兒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同時進行,除了在職培訓,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所有智慧在使用過程中更加堅固,而教師的角色、知識、專業和能力在直接的應用中更強化。”教師具有的教育理論只有在引起自身經驗、情感的共鳴,融入到自身的教育實踐之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具有個性、情境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們十分注重基本教育活動的實踐,如:組織層次不同的展示活動,開始階段讓每位教師自行選擇內容設計、組織一個集體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教師展示把教學理論轉化為設計組織活動的能力,了解教師組織活動的真實水平,發現共性問題。第二階段讓同一平行班的教師共同執教同一個教育活動,目的是讓教師開拓思想,提煉規律,掌握科學的教學策略,共同提高教育技能。第三階段組織優質課展示,目的在于總結經驗,推廣經驗。幼兒教師的實踐活動除了表現在對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評價以提高教育有效性外,還表現在面對生動的、變化的教育對象和特定的教育情境,教師善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調動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及時判斷出合乎教育規律的反應,形成合作式、探究式的師動互動,所以,我們除了加強預設教育活動的實踐,還注重引導教師在預設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創造性地生成活動。同時,我們每學期都組織幼兒韻律操、徒手操觀摩、游戲觀摩、環境創設觀摩、家長活動觀摩、生活活動觀摩等,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教師的教育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在反思中超越

有關研究表明:促使新手教師轉變為專家教師的因素,不是他們的知識和方法,而是他們對幼兒、自己及自己的教育目的、意圖和教學任務所持有的信念,是她們在教育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教育機制和批判反思能力。可見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的取向和理念便是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幼兒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知、監控調節能力,它有利于增加幼兒教師的理性自主、使教師更為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發展專業,使自己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因此反思是幼兒教師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注重引導老師反思隱藏在自己日常教育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和理論體系,比如,反思自己的教育硯、兒童觀、課程觀是否符合時代的變化?是否適應幼教改革與發展?自己實施的教育是否適宜等;引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如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否明確?回顧過程反思不足之處和成功之處等,要求每位教師堅持反躬自問,如,有的幼兒不肯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教師就應當自問:原因是什么?是孩子食欲不好,還是飯菜不可口?是家長喂養方式不科學,還是老師組織不合理?再如,有的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就反思:活動的目標是否明確?提供的材料是否豐富?活動的形式是否生動?內容是否讓幼兒感興趣?找到了真正原因,解決問題就容易了,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就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養成反思習慣的同時,我們還要求教師記反思杞記、記觀察記錄、案例分析,對發現的問題、有關事件、自己的感想感受用杞記等形式記錄下來,保持與自我的對話,這樣讓教師抓住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記述中理出問題的頭緒,在思考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記反思杞記使我園教師的自我反思經常化、系統化,有效地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教師逐步成長為學者型教師。
教師要學得深厚的學識,就必須善于學習,抓住每一個時機和場所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校內外老師學習、也要幼兒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廣泛獲取信息、不斷充實自己,使自身素質得以提升,要在多維的學習中不斷成長,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的需求和孩子的需要。
新課程將改變了幼兒的學習生活,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創新的空間。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在現代社會中,對于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是一種責任,學習是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教師的成長是與改革的深化和發展聯系在一切的,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學方式,改善教學行為,實現專業水平的提高。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因此,教師只有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是身為教師者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