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幼兒園教育初探
來源:網絡 發表日期:2014-5-18 10:25:48 瀏覽量:3042次
文章摘要:孩子上幼兒園,一般都會有哭鬧和不情愿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在家長身邊長大,突然要離開家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去,他就會產生“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
...
孩子上幼兒園,一般都會有哭鬧和不情愿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在家長身邊長大,突然要離開家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去,他就會產生“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
剛入園的幼兒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歸屬和愛的需要,這時,老師們就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慮,幫助他們盡快進入群體環境,盡快恢復到原來的心理需要結構層次上來。只要家長和老師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悉心了解、分析情況,從孩子的長遠與大局出發,相互信任,密切配合,這一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為了盡快穩定新入園幼兒的情緒,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保證正常的教育的盡快開展,筆者認為,新入園的教育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豐富幼兒關于幼兒園的感性經驗,做好迎新工作。
在孩子入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先帶孩子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和游戲設施。這樣,孩子入園后,就不會因為環境的陌生而產生緊張情緒。幼兒園中的滑梯、秋千、積木等游戲設施以及老師教孩子唱歌、跳舞、畫畫、游戲等等活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孩子對上幼兒園產生一種向往之情。如果可能,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下幼兒園里的老師,并且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這樣孩子再入幼兒園后,就不會因為不認識老師和別的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緊張。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多看幼兒電視節目,多看電視中同齡幼兒演出。告訴孩子,這些小朋友之所以表演得那么好的,都是幼兒園老師教的。其實,這如同入園前家訪時幼兒與老師的初步接觸,建立初步的感情聯系是一樣的,可以讓幼兒積累與人、事、物環境相互作用的經驗,提高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二、穩定幼兒情緒,做好入園接待工作
“接待”是新生入園教育的重要步驟。兒童入園時的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一整天。因此,老師應該把接待工作做好。
開學第一天,幼兒正式入園,老師應親切接待,直呼幼兒的名字和家中呼喚的小名,擁抱他,攙扶他,給他喜歡的玩具,使初入園的兒童感到溫暖和安全。對于哭鬧的兒童,家長一定要果斷,把孩子交給老師后立即跟孩子告別,千萬不可以粘粘糊糊。更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就將他帶回家,那樣,孩子就更不喜歡上幼兒園了。老師要像媽媽一樣,哄抱一下,給以撫慰和鼓勵,并當著兒童的面要家長下午早些來園接領,使兒童在情感上受到滿足。教師還應善于關心那些雖然不哭,但內心焦慮不安的孩子,使自己盡快地成為幼兒依戀的對象,陌生環境中的保護者,這樣會降低幼兒的焦慮情緒。
三、合理安排幼兒入園活動,做好接送、進餐、大小便、睡眠等工作
新入園幼兒情緒波動突出,特別是接送時候更為突出。如果所有新生都集中在一天入園,勢必會使整個幼兒園老師忙得團團轉,要改變入園時間一刀切的做法,可以讓幼兒分批入園。實踐表明早入園孩子常常能發揮榜樣的作用,后入園的幼兒在老生影響下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樣幼兒就能比較快進入穩定期。開學初應該適當縮短兒童在園時間,盡量做到遲送早接;允許幼兒保留原有的生活習慣,允許吃飯時要喂、拉大小便要陪等等。
四、進行初步的常規訓練
從開學第一天起,老師就要開始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各種常規訓練,如讓兒童懂得說禮貌語言:“老師早”、“老師好”、“小朋友好”、“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等。活動、吃飯能到指定的位置,能聽老師的琴聲、鈴聲行動;大小便知道蹲便池,并請老師幫忙;分組玩玩具時不爭搶;識別自己的毛巾和水杯,不亂用等等。常規訓練往往能幫助新入園的兒童適應新的生活,減少焦慮情緒,也促使全班建立良好的秩序、正常的教育創造良好條件。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及集體生活
培養剛入園的幼兒逐步適應集體生活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恰當對待幼兒原有的一些不良習慣。大多數的幼兒剛入園時都有一些與集體生活不適應的不良習慣,如挑食、不愛吃飯,活動時獨占玩具,會咬人,會抓人,午睡時要抱著睡等等,對此老師絕不能呵斥、鄙視,而要用愛心耐心地對待孩子,細致精心地照料他們,要循序漸進,使他們漸漸改造這些不良習慣。平時用表揚、獎紅角星等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幼兒樂于入園的好習慣。
新入園的幼兒教育是一項細致、復雜而有創造性的工作,幼兒教師只有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的具體情況,采用科學、切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