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讓家長滿意的幼兒教師
來源:網絡 發表日期:2014-5-17 9:07:23 瀏覽量:2684次
文章摘要: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擁有豐富的知識,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事業有成,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擁有幸福和快樂。
...
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擁有豐富的知識,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事業有成,沒有一個家庭不希望孩子長大后擁有幸福和快樂。
伴隨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長的希望就滋長開了。在過去歲月里未曾實現的一些夢想,不自覺當中,全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去實現了,在過去歲月里業已感受到的人生的一些缺憾,不自覺當中,全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去彌補了。
有一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
因此,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孩子選一所好幼兒園,為孩子找一位責任心強、業務過硬的好老師已成為年輕父母們的共識。如何不辜負每一位家長對幼兒園一名普通老師的希望呢?仔細想了想,除了對孩子的愛,還是對孩子的愛。
一、及時充實班級網站,與家長搭建互動平臺。
孩子在幼兒園進行的主題活動、生活活動還有角區活動和戶外的健康系列活動,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不論時間多晚都要把當天的活動照片發送到班級網頁上,讓家長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必要時,在每張照片的下面還會做出簡要說明。
對于家長在訪客留言欄目中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在學習上的還是在生活上的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詳細、具體的答復。
二、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開闊孩子的視野
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與人交往,能按基本的社會原則行事,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幼兒與人交往的良好手段之一。為此,可以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之中,讓孩子擴展視野,豐富生活經驗,了解和認識社會,為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1、組織幼兒以遠足的形式參觀游玩幼兒園周邊的小區、廣場、菜市場、超市等,觀察出現的變化,養成關心周圍的人和事的良好習慣,萌發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之情。
2、利用家長資源,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結合主題開展了“參觀東營市濕地博物館”、“我也學手語”、“超市購物”、“走進菜市場”、“大手牽小手,情牽困難學生”、“走進特校,為殘疾兒童獻愛心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動性,使幼兒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從而獲得知識與快樂。
三、請家長進來,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平時家長總是匆匆來,匆匆去,很難得有時間和老師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有些家長還真不知道幼兒園的孩子是怎么上課的?老師是怎么組織這么小的孩子學習的?為此,家長開放日的這一天,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聆聽我們和孩子的學習對話,觀摩我們和孩子的活動。
要和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你在培養孩子們茁壯成長。要不斷努力,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滿意,讓家長覺得你是可以信任的,你們的班級是值得信賴的,值得他們將自己的孩子放在這個大家庭里。